第七章 前朝遗恨(4 / 6)

川南侠隐传 觅舟 11304 字 2019-12-30

史料记载,洪秀数次当朝颁布旨意,杨秀清但凡不满,便假托天父附身,指责天王旨令不当,勒令收回圣命,当场纠正,还令天王下跪认错。因为太平天国起义之初是假托上帝之名,洪秀自称上帝的儿子,所以此时面对杨秀清突然自称的“天父”,他毫无还手之力,只有任其摆布,心中怨恨,却到了不杀不解的地步。1856年,洪秀密令韦昌辉和石达开回天京勤王,韦昌辉和石达开赚开城门,韦昌辉早就对杨秀清嫉恨交加,趁此机会围住东王府,将东王府两万多人,尽数扑杀。石达开赶来阻挡不及,严词斥责韦昌辉不该滥杀无辜,两人不欢而散。石达开为了避免两人交恶,只好连夜离开天京,却没有想到此时的韦昌辉已经是狼子野心,心想索性一不做二不休,不如趁着诸王都不在城内,杀了洪秀,自己做天国首领。

他忌惮石达开英勇,先将石达开一门老小斩尽杀绝,又围住天王府,昼夜攻打。这时城中的将士,很多人已经愤恨韦昌辉的行径,石达开又在城外发布讨伐韦昌辉的檄文,要杀其以谢天下,余者不论罪责。韦昌辉顿时军心动摇,最终众叛亲离,反被洪秀斩首。

洪秀吸取了这次事变的教训,认为不可任诸王坐大,又找借口清算了燕王秦日纲及陈承瑢等大将,令胞弟洪仁轩把持朝政,掣肘石达开。石达开在天京被百般刁难,随时都有可能步秦日纲等人的后尘,为求自保,他不得已率部下出走,转战各地,与清军周旋。后来终因寡不敌众,被清军追堵在大渡河畔,军覆没,这件往事在当时已经是熟为世人知道,王兴会既然立志要救民水火,他要以史为鉴,自然不会不熟读这些史事。

他接下去看册中写道……死士铁衣护卫暗领善水者数百人,各持短兵,浮至彼岸,是夜三鼓,彝首使健卒持长槊伏岸,比惊悉,欲倒浮而还,为炮石所中,回岸者仅三十人……

……先锋贾维扬造木船数只,长丈有奇,夜移彼岸,环扣磐石为柱,面覆木板,以作浮桥,率健卒五百名,衔枚荡浆,船将达彼岸,忽中部环折,竭力撑持,首尾竟回旋难续,俄而水舟相搏,船触岩覆裂,维扬落水而死……

……王以伐虢之计,射书彼岸,许以重宝,酋拒之。王寝食俱废,乃题诗十绝于壁……

这里说的是石达开先后令铁衣死士和先锋贾维扬以泅水、浮桥的方式渡江,都告以失败。石达开又佯装许下重金,让清军放一条生路,也被识破拒绝。

……是夜王后马氏服毒自尽,士兵饥甚,且疑无斗志,进曰,“疫侵雨淫,困毙无名,战则一卒难遣,可奈何,”王蹙然不能答……说的是士兵开始诘问石达开“现在病伤雨淋、饥寒交迫,无力再战,再战下去将无人能幸免,怎么办?”石达开语塞不能回答。

下文继续写……是日午刻王率众沿江东走,酋沿北岸追击,以火枪射击之,彝贼常应元、唐亮儒从山顶下以木石,滇酋桂良、汪复申等率军尾追,面面受敌,坠岩殒水者无数,西南北三面,皆难通过,惟东可走,道极险狭,仰视则峭壁参天,俯临则河水急涌……文中所言,石达开在大渡河畔面面受敌,只有向东一条险路可走,形势十分危急。

文中又写……入夜昏黑,天降大雨,众酋稍退,军屯老鸦漩,剩五千人,皆带伤,饥甚。觅食无所得,有相杀噬人肉者,王莫能禁。并闻残部聚泣,乃顾而叹曰,“孤畴昔攻城略地,战无不利,今误蹈险地,一蹶不振,此天绝孤,非孤不能为诸卿解危也。”言讫泣涕交横不已,左右皆泣……

王兴会心想石达开英雄一世,那是却是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,孤军千里,救兵固然无所盼望,按文中所写的,士兵到了饥饿以致要互相残杀吃肉的境地,更又天降大雨、人人皆伤,敌人三面围困,上有峭壁参天,下有汹涌怒涛,到了这个绝境,纵然是诸葛孔明再生,姜子牙在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