绍既勇且谋,城不能破。以孔明灯引火入城,致英布庙失火,众酋乃惊,温登城督战,以弓箭相拒,伤英王左臂。酋总统张国梁率师援之,被三十检点回马枪所伤。温擢至道员加布政使衔,仍权六合县事。
背后继续写着英王施反间计,使托明阿疏劾温公纵团肆掠,与贼无异。坐革职,发往军台。翌年冬,六合乃破。事闻,赠温公布政使,谧壮勇。
王兴会青年时结识了各行各业的良朋好友,那些朋友都是些热血义胆、对人真诚的朴实汉子,他们见王兴会身世凄惨,都对他关爱有加,平时更是断文识字、三教九流地知无不教,可谓成了他人生的导师,对他的成长大有裨益;王兴会自己本就是十分聪慧的人,幼年时想读书但无从学起,所以后来加倍珍惜,正所谓求知若渴,他常常比别人勤劳刻苦很多,别人见了他进步这样神速,也都很是高兴,慢慢的他成了他朋友当中最博学多识的人。这时候他看了这篇《六合攻陷记》,知道其中记载的是咸丰二年间,暨1956年太平军攻破江北大营的事。
当时太平军定都金陵也就是南京,围攻安徽六合县,知县温公绍极有谋略,射伤了英王陈玉成的左臂,陈玉成又杀败来救援的清军张国梁的部队,遂成了相持之势。六合县久攻不破,陈玉成利用反间计,假冒张国梁写了一封信用箭射入六合城中,安抚温公绍,又将温公绍的回书截获,断章取义,其中的言辞改得飞扬跋扈,然后故意让书信落入外围的张国梁手中,张国梁见温公绍莫名其妙地射出这封掐头去尾的信来,心中顿时不忿,只好回报江北大营主帅托阿明,托阿明素来嫉妒温公绍的功劳,于是也不分辨清楚,正好借此机会,上奏朝廷将其革职查办,发配军台,城中一时无主,六合城不久就被攻破。后来太平天国失败后,清廷从天京缴获的大量奏折中发现陈玉成提及此事,又有洪秀的嘉奖,说英王假敌手除温酋,一箭双雕,解围天京居功甚伟云云,才知道中计,于是给温公绍平反,官复原职,追谥壮勇伯号。
王兴会读完这一册,又取下几册,浏览了一遍,有题为《三王伏诛记》的,记录的是咸丰皇帝病逝,慈禧太后设计杀怡亲王载垣、郑亲王端华,赞襄政务大臣肃顺于菜市口的事,历史上称为辛酉政变。有题为《五星连珠记》的,写的是咸丰夜宴,见天空有五星连珠,认为是中兴之兆,连夜召见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左宗棠、张之洞、胡林翼五人,并以嘉奖的轶事。还有题为《和府查抄记》、《炮轰曾格林沁记》的,大抵上记录了咸丰、同治年间发生的一些大事。翻到第六本,封面上写着《赤虺被困记》,王兴会见到“赤虺”两个字,心想山下这条河流就叫赤虺河,这一册一定和这个孤岛很有关联,于是迫不及待地读下去。开篇写的是
同治二年二月,王拥众四万余,由滇迫近金沙江,酋首骆秉章飞饬宁远府,同建昌、王岭两土司,迅率彝汉兵勇截堵,王披甲仗剑,躬身督战,自晨至午,血战数回,沿途营寨,悉被失陷。
王兴会见到骆秉章三个字,立即想起那天石窟中那伙土匪的对话,精神略略一振,要知其详,继续看纸上写着……大军弃冕宁城,沿山麓进据,王叱诸将曰,“旦飨诸卿,望皆力战,有能奋涉河北者,官则晋秩柱国,兵则位擢总丞,计功按赏金牌一面,勖哉毋达孤命。”……王兴会看道这里,已经明白,这里说的王,是指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,文中所写,正是石达开率兵出走,兵到大渡河的事迹。
咸丰年间、暨公元1850年前后,洪秀、杨秀清、冯云山、韦昌辉、石达开等人发动金田起义,建国号“太平天国”,与清廷分庭抗礼。不料定都天京后,众王之间嫌隙日生,东王杨秀清掌握大部分军政实权,交横跋扈,不可一世,其他众王皆对其不满。其更是常常假托天父名义,凌驾于天王洪秀头上,令洪秀十分气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