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廷对太平天国起义恨之入骨,认为国力衰败、从此一蹶不振,以至于不得不倚重曾国藩、李鸿章等汉族大臣的原因,都是由这次长达三十年的叛乱所致。后来将太平天国所留下的所有重要文献部销毁;重要改革思想部摒弃,其中不乏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《资政新篇》、体现农民阶级利益的《天朝田亩制度》等优秀的体系制度及至各种外交教育辞令章法;又在其后编修的史书中歪曲事实,对这次农民起义极尽所能诋毁污蔑,对后世影响极大。
国民革命初期,革命者仍然以资本主义革命为纲领,认太平天国革命为先驱,孙先生甚至自认“洪秀第二”,但大势初定以后,当局又挖出满清污蔑抵制革命的观点,加以渲染,用来隐射共产党人,堤防无产阶级革命。当时报刊书籍所载的,无一不是农民起义没有正当性、充满劣根性等观点的文章。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关于石达开的说法,是说他在天京分兵自重、自相残杀;又说他残暴嗜血、每到一地,所有官府、商贾、良民皆遭屠戮;更有说他在西征途中杀人腌肉充当粮饷,大渡河失败后摇尾乞求活命,毫无节操,各种说法,无一不是将太平天国将领塑造成一个个暴力杀人魔王。
学术巨匠胡适之,当时已经是名满天下,王兴会对他的观点早有耳闻,他就认为太平天国是一个低级的迷信,绝对的暴力集团,神权、极权、愚昧的统治,只为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,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,所造成的是遍野白骨,满地荆棘,是中国历史上的浩劫惨剧。这种观点,被民国当局大为赞赏。
王兴会看到的这篇《赤虺被捆记》,记载石达开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,希望以投降换取部下将士的性命,虽然对其人格赞美、褒扬的语句并不多,但仅此一项,就和残暴弑杀、极权愚昧的形象大相径庭,这名无名老人大有来头,他隐居在这里著书三十年,书未尽而身先没,本来这些写在黄纸上的书稿再无被人读到之日,当时机缘巧合之下竟然被王兴会读到,这属于这篇文章的首次面世。
王兴会被这些书籍感染,好像打开了一番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之门,他读得饶有兴致,当天一口气又拜读了几册,越读越是吃惊,索性将所有册子一一翻开快速浏览,一浏览之后,心中更是暗自震惊不已!
原来这些黄纸册子当中,既有记载治国理政之各类章法的、又有各种行军打战布阵之术、更兼有吏事海防、民生时局、乃至农林采矿、纺织制造、诸子新篇、诗词歌赋等等无一不足!而且都是言辞恳切、行文严谨,读起来不像是浮夸伪造之作,更有十来篇外国文字、洋洋洒洒,不知道内容是什么、王兴会啧啧称奇,不知是一位什么样的奇人所作。
他所写的文章当中,既对清廷朝廷的事了如指掌,又对川滇防务、彝苗风俗如数家珍,也对石达开军中之事娓娓道来,字字玑珠;实在是一位学贯中西、学究天人、格物致知积极严谨的大儒。
王兴会突然想到他文中凡是写到清兵的时候时,必然用“酋”字来代替;写到四川当地土司时,用的是“彝首”、“彝匪”等字样;写到石达开时用的是“王”字代称,因此可见,这位老人很可能是石达开军中一位重要的人物,并且是一位汉人。这位老人的见识,实在不在康、梁等当时名家之下,他言辞中对石达开并没有丝毫不尊重的地方,而且字里行间,充斥着敬仰之情,由此可见,石达开至少是一名顶天立地、堂堂正正的英雄好汉。
王兴会这时候读得兴味正浓,当晚看到日影西沉,就在草庵中铺些柴草睡在地上,第二天一早,吃过野果美酒,又端坐桌前,迫不及待地取下一本小册子,见上面写着《十武功精义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