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该开海?”
话至此处,王越略停了停,似乎在打量于谦的神色,但是,于谦的脸色却没有任何的变化,只是淡淡的问道。
这一届的恩科,状元柯潜进了翰林院,榜眼王越去了兵部观政,探花余子俊在户部观政,后两者,都是直接跟在尚书的身边的,当时,可谓是羡煞了一众旁人。
目光投向远处茫茫平静的海面,于谦的脸色变得有些忧虑。
“然则如今则不同……”
景泰元年殿试金榜第一甲第二名,当今陛下登基之后的首次恩科,也是闹出了殿试舞弊大案的那次科考,由皇帝重新阅卷后,亲笔点出的榜眼,便是这位。
“何解?”
“有何不同?”
他很清楚,自己的这番话,和朝堂上主流的观点有很大的分歧,但是,随军出征的这段日子,他自己也看到了很多,学到了很多,想到了很多。
王越的口气变得有些小心,但是,想说的话,却半点未变。
“无论如何,下官觉得,身为朝廷命官,理当为民请命,这些沿海居住的百姓,也是大明的子民,若是坐视他们穷苦度日,而毫无作为,下官于心有愧,所以,总要做些什么,海禁之策,乃是朝廷大政,下官不敢妄议,但是,的确不妨是一个可以尝试的办法……”
最终,面对着于谦的目光,王越低头道。
一个月前,天子的圣旨刚刚下来,要将抄没的家产当中的金银粮食,都交给大军用作赏赐,于谦便动了念头,请奏将其中的粮食交给当地的州府,用来开设粥棚,接济那些因封锁海域而无法下海的渔民,算是勉强度过生计。
“现如今的状况,别处不说,单是漳州府,没有田地,只能依靠捕鱼为生的百姓,就有数千户,下官这些日子,跟着大人剿倭,有些事情也看在眼中。”
再比如说,自大军驻扎下来以后,各处州府屡屡有情报泄露之事发生,如果说,这些倭寇的背后仅仅只是一些乡绅的话,怕是做不到这样的事情的。
看着王越皱眉沉吟,于谦倒是也并不催促,就这么静静的等候着,大约过了半盏茶的时间,王越拱了拱手,开口道。
“回大人,下官也不知道,但是无论如何……”
这番话说完,于谦沉默片刻,随后,抬头看着王越,道。
于是,王越继续道。
“下官无意为这些贼子辩解,但是,以下官浅见,如若不能解决这些百姓的生计问题,那么,这倭寇恐怕是野草一般,春风吹又生啊……”
凤阳雪灾,河南旱灾,山东数月阴雨不停,朝廷这段日子,只怕过的也不容易,这种状况之下,大军驻扎的时间越久,对朝廷的压力就越大。
身后一个青色官袍的年轻人走上前来,对着于谦躬身行礼,开口道。
收回目光,王越重新开口,道。
如今的整个大军当中,恐怕只有于谦知道,此次剿倭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。
毕竟,刚刚入仕就能够结交到实权尚书的机会,可不是人人都有的。
这番话说完之后,王越再次低下了头,不敢看于谦的脸色,他倒是将心中的想法都说了出来,但是,结果如何,却不知道了。
如今,于少保既然问了他,那他就必定要说出自己心中所想。
“只是不到时候罢了……”
短暂的意外过后,王越倒是并没有急着回答。
现在,大军该做的事情,都已经做的差不多了,虽然说仍然有流寇在附近逃窜,可大规模的倭寇,都已经被清剿干净。
这话的口气略显严厉,以致于,让王越的心头也是一颤,心中原本坚定的答案,也产生了一丝动摇。
闻听此言,于谦倒是挑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