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4章:舆论所向(2 / 3)

真要是没有了张大帅,辫子兵再打过来,还有谁来扶保这江南的半壁江山?遭殃的还不是咱们这样的老百姓?”

“那许文才就是可恨,只希望以后千万不要再唱《风波亭》的老戏码了。”

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,朝堂上的国家大事竟然会在市井民间广泛流传,连村氓愚妇都知道了朝廷要夺张大帅的兵权。

舆论一下子就沸腾起来,矛头直指许文才。

千夫所指之下,许文才的名声顿时臭大街了,不仅被老百姓们指名道姓的骂了个狗血淋头,甚至直接说他是大明朝的秦桧,要谋害功臣张启阳。

市井民间之言,本就不需要什么逻辑,更不需要证据,反正就是人云亦云,至于说是谁最先带起的这个节奏,反而不那么重要了。

开始的时候,对于民间的这种舆论,朝廷并不怎么在意,但是没有过多久,对于许文才的指责和谩骂就形成一股猛烈的风潮,就连三岁小儿都知道许文才就是宋时的秦桧转世,是来祸害大明朝的奸臣,要不是尽快除去,大明朝就一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。

强大的舆论压力一旦形成,许文才到底是不是秦桧式的奸臣根本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老百姓认为他是奸臣。

没过多久,御史言官们就开始公开弹劾许文才,和捕风捉影的民间舆论相比,这些个专门弹劾别人的御史显然更有战斗力,直接了罗列出许文才的十大罪状,分别是苛待士卒、侵吞军费、徇私舞弊、离间军心、弄权营私……

御史言官本来就有“风闻奏事”的权利,既然他们已经集体弹劾许文才了,并且罗列出这么多的罪状。

虽然复隆小皇帝本人不相信许文才会是这种人,但却不得不查。

只能暂停了他的监军之职,命令兵部、刑部、臬司衙门,会同大理寺,查找许文才的罪状。

一直以来,作为毅勇军监军的许文才都谨小慎微,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影响,从来都不做欺压士卒徇私舞弊之类的破事儿,所以他问心无愧,自认是人正不怕影子歪,毫不畏惧这些个莫须有的无端攻击和弹劾。

朝廷的调查刚刚开始,还没有任何结果,对于许文才的攻击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南京、浙江、凤阳、常州甚至是闽南的读书人,纷纷上疏,疯狂攻击许文才。

来自各地的奏章如同雪片一般堆积在复隆皇帝的案头,其中最厉害的一份出自礼部郎中孙正文之手。

孙正文的这份《请斩许贼疏》简直就是一篇战斗檄文,在这份奏疏当中,孙正文的言辞极其激烈“许贼文才者,妄受先皇之恩,辜负君恩,间我将士之心,误我复国大业,其心当诛。若容此国贼,则如秦桧在朝,宋覆之灾殷鉴不远,臣请朝廷斩杀许贼,以正士气,以平民愤……”

照孙正文这个说法,他许文才就是大明朝的秦桧,不把他杀了,就不足正军心平民愤,不把他杀了,大明朝就会走上南宋覆灭的老路子。

虽然孙正文的这份《请斩路贼疏》火力十足,但许文才终究是从北京城一路跟随太子南来的老臣,素来深得皇帝信赖,又有首辅大臣蔡枫华等人的帮衬,也不是那么好拿下,所以朝廷一直都对这些言论保持压制的态度,想要保住路恭行的态度非常明显。

真正的致命一击并不是来自江南,也不是来自民间,而是来自浙江。

浙江的潞王素来对朝廷事物不怎么关心,却很罕见的在许文才这个事情上公开表态了。

作为大明朝辈分最高的宗室藩王,而且是第一个公开表示拥护新朝的藩王,无论怎么说潞王都可以算是“德高望重”的老前辈了,影响力极大。

虽然他的态度非常温和,而且说的比较隐晦,但意思却十分明显许文才是不是真的有罪其实并不怎么重要,但眼前的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