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成日里和游侠儿厮混,熟读兵书想着将来驰骋沙场,只是被兄长责备之后,不想担着“不学无术”的恶名,所以为了证明自己,才有了后面的表现。
对于一般人来说,只要资质不差又有良师指导,从开蒙起花十四年苦读,要达到州秀才的水准,并不是什么难事。
问题在于这样的良师,真的能够通过“师范教育”培养出来么?
王頍此时已经完忘了“读书人有傲骨”这回事,因为宇文温是要用师范教育来培养专门教书的读书人,所以他的注意完集中在师范教育上,不知不觉中,接受了宇文温的“歪理邪说”。
宇文温对于这样的结果,完没有丝毫意外,因为他的规划虽然有些俗,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,历史上正规的师范教育伴随着工业革命出现,是国民教育水平大爆发的必要条件之一。
见着王頍忘记了辩论,一副洗耳恭听的表情,宇文温没有沾沾自喜,而是开始进一步对其“洗脑”“正所谓术业有专攻,蒙学、郡(县)学、州学的老师,当然有不同。”
“那么师范教育培养的老师,当然也分三种,此即为产品细化。”
“大王,莫非要将求学社的经营范围,增加一项师范教育?”
“没错,师范学堂,是章社长正在筹划的事情,届时,入读师范学堂的学员,学费免,食宿包!”
“这请问大王,求学社如何盈利,如何经营教育这门产业呢?”
王頍有些纳闷,他琢磨着从培养教师,到这个教师教的学生读完六年蒙学,恐怕十年就过去了,所以教育产业化恐怕要十几二十年才见效果,那么如何短期内从中获利?
对于这个疑问,宇文温没有正面回答,而是反问“王参军莫非未有经营产业?”
“大王,属下不擅长货殖之术。”
“原来如此,寡人对此颇有心得,既然要把教育做成一门产业,手法当然也有相似,王参军可感兴趣?”
“属下聆听大王教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