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风雨如晦(3 / 6)

川南侠隐传 觅舟 10569 字 2019-12-30

,这实在是不给郭旅长面子啊。”

王陵基和郭勋淇同为川军旅长,胡桂虽然算是郭勋淇的半个岳丈公,但连天山所在汉安县,却归王陵基管辖,郭勋淇的驻地是在自贡。以往,汉安县的长官看在郭勋淇的面子上,少有来叨扰胡桂,这一次,却是王陵基亲自给他发来的公文。

胡桂仍是一字一顿地说着“他王陵基最近可是省城刘主席跟前的红人啊,眼下勋骑在川北忙于战事,无力分心,咱们切不可治一时之气,乱了分寸。”

雷德贵原是郭勋祺手下一名上尉连长,郭勋淇命令他协防驻守连天山,已经快十个头年,他早就嫌弃这里穷乡僻壤,施展不开手脚,只是苦于找不到机会离开,这时见王陵基敢于到连天山来征调物资,总盼这是一个机会——也许郭勋淇和王陵基一旦闹翻,在郭勋淇正当用人之际他再主动请缨,没准他就有机会离开这里了。

他不失时机地轻蔑一笑,说“依我看啊,咱们不能输了这口气,让他骑在我们脖子上,再者说了,这端午将近,一百万码竹料子,也怕是来不及啊。”

川南一带,竹子本是土生土长的经济林木,自古有砍竹子作为建材和造纸使用的习俗,竹料计算用码为单位,一码约等于一米,一根竹子大约五米,一百万码竹子就得大约二十余万根。

一个工人一天能砍百十根竹子,山上原有六七十个做工抵债的佃户,加上开春雇的二十个短工,总共不到百人,现在离端午不到一个月,就算满打满算,也很吃紧,胡桂把茶碗啪地一声放在茶几上,说“二月间雇的这些个短工,从哪里找来的,一个个吃得多干得少……”

“听说是胡忠从泸县找来的,一些外乡人,也不知根知底,谁知道是生手还是熟手。”雷德贵说,“要不我再和胡忠说去,让他把西门酒窖那几个伙计叫过来帮忙?”

“酒窖那边也得离不开人,马上过节了,要用酒,也得让他们加紧,竹料子这边,就不加人了,这样吧,你带人去蛤蟆石那想想办法,那边竹林茂密。”

雷德贵一怔“蛤蟆石?”

“怎么了?”胡桂反问着他。

原来连天山南面陡峭异常,沿山脚下一条好大的峡谷,峡谷底部是一条泄洪河道,眼下正是雨季,河道里山洪湍急,乱石林立,水底下有两块蛤蟆石若隐若现,历来山上要用竹子,都是在北面去砍,再顺着北面缓坡将竹子用人工挑下来,南面峭壁上竹子虽多,但下面是一条无人敢涉的峡谷,几乎无路可行,因此从没有人打南崖下那片竹林的主意。

这时候听胡桂说出蛤蟆石三个字来,雷德贵说“要把竹料从蛤蟆石走水路运送出来,可不是一般人能拿得下来的啊,只怕要出人命啊。”

胡贵敲着桌子说道“这我知道,这不是没有办法嘛!眼下我们还不能和王陵基交恶,再者说了,事在人为,不一定就非得死人嘛!你明天就召集人,去南边看看。”雷德贵不再接话,胡桂又说“对了,是不是有个叫李磊的放排工人,不是挺厉害的吗?叫他挑几个个年轻力壮点的试试。一定要把竹子从蛤蟆石运下来。”

放排——一种产竹地区专用的水上运输方式,挑选精壮毛竹20根左右编成竹筏,竹子的粗端做筏头高高翘起,细端做筏尾平铺水面,另将砍伐好的竹子打捆,每捆一百根左右,捆与捆之间用竹索扎紧,放在竹筏上面,放排的人手持一根长竹竿,平稳站在第一个竹排之上,遇见河道转弯,放排工人就用竹竿远远地用力一撑,竹排就顺流转向,遇见河道有杂物阻挡,就用竹竿挑开,将竹排点拨端正,才能平稳地将竹子运送到目的地,要是没有放排工人在上面控制方向,用不了多远,竹排就会被冲到岸边、碰到礁石,搁浅还是小事,水深湍急的地方,竹排被水一冲就会散架,乱成一团,零散的竹子就会满江地飘走,一天的忙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