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只靠俸禄,皇上就是把部赋税都给了蔡京,也凑不齐那个清单。
李纲也是一样,他的收入不靠俸禄。这也是为什么大宋的文官敢说敢干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因为我吃喝不靠朝廷,自己解决了。朝廷,官家,朝会,只是一个商讨利益分配的地方,就好像菜市场一样,大家在这儿讨价还价。
如果这些官员们真的只靠朝廷俸禄,那么赵佶岂不是一句话,把他们罢官,那他们就一家子喝西北风了?
人,都是有共通的地方。虽然有一些铮铮铁骨的人,的确是饿死也不怕,也要为国为民尽忠,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稀少的。
大部分人,还是要为自己,为家人着想的。所以他们如果只靠朝廷俸禄生活,绝不敢恣意妄言。
正因为大宋的官员,绝大部分根本不靠俸禄,所以他们才敢说敢干。不做官了,一样生活的很好。
士大夫,不是要过苦日子,而是来享受人生的。享受人生,需要有钱。现在恰恰是折家要挖李纲的墙角。
不只是要挖,实际上已经把李纲的墙角快挖空了。
不止李纲一家,整个木器行,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,每一家都惨不忍睹。
这是自古以来从没有发生过的悲剧。靠手艺,不但不能发财,反倒快吃不上饭了。
这让木器行的同业,包括李纲,简直无法接受,更无法忍受。
他们完意识不到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。
实际上,这就是工业对手工业的碾压。
在后世,人口那么多,对家具需求那么大,远不是大宋这个时空可以比拟的,甚至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。但是在如此空前庞大的市场中,哪还有手工业的家具存在?
家具都是工厂里面出来的,根本没有任何家具作坊还能活在二十一世纪。
可是这个变化的本质,李纲是看不透的。他觉得是折家坏了规矩。
木器行可以说自大宋开朝就有了。而且家具也不是从大宋才有的,汉唐没有吗?这个历史久远的很。
可是一直以来,都是靠匠人的手艺来制作家具,每一件都可以称之为工艺品——当然这个词也不是李纲说的。
李纲作为东家,下面有掌柜的,有伙计,有工匠。
工匠做家具,伙计卖家具,掌柜的管钱,李纲呢?赚钱都归他。这是至少几百年来的传统吧。
可是现在,工匠伙计掌柜的在,但是家具卖不出去了。那自己不就是没钱了吗?
而且李纲发现问题不在自己家里。就算是自己家的家具做的再好,人家也不买。
这也不怪客人,就是李纲自己,以及他的家人,都想买新款家具,不用他家的老款。
家人可以如此无知,比如他的独子李铭,就一天到晚吵着让李纲给他弄一套百灵家具来,可是李纲能如此无知吗?
自己这都快吃不上饭了,还给你买百灵?敌敌畏你要不要?
所以对李纲来说,这是国仇家恨合二为一,这让殿中侍御史发挥出极大的主观能动性,拼了命的找折家麻烦。
扳倒折家,那个超级市场就完蛋了。一切又恢复到原来的模样。自己以及木器行的同业,又可以悠闲的过上好日子了。
如果折家被抄家问斩了,李纲准备联合大家瓜分了市场里面的家具,再捣毁制造家具的窝点,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。
为了这个目标,李纲牺牲了宝贵的春节假期,几乎一刻不停的从年前忙到现在。
他除了和四方馆打过招呼之外,还积极的联络同仁,以及一切他能想到的助力。
种申就很不巧的被李纲选中了。
大年初二,种申就被李纲从家里请了出来,来到了潘楼。
李纲设下丰盛的宴席,好酒好菜,好歌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