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5章 跟这帮虫子一起,搞不好政治(2 / 4)

都督请留步 携剑远行 2748 字 6个月前

若鸡肋。

自己北伐所能依仗的,唯有水军与火器而已。这些东西,在河北都不太用得上,尤其是震天雷那些东西,在平原使用,很讲究时机的选择。

“主公,高欢已经不年轻了,而主公还很年轻。高欢或许没有几年可以等待了,而主公还有很多年可以等!

高欢部嫡系此番横行塞外,士气高昂,属下也不太建议主公在今年北伐。不,属下若是没有猜错,高欢很可能要派人来找我们的麻烦了,主公不可不防才是!”

“要过黄河与高欢决战,对方的骑兵,始终都是心腹大患。如今高欢军获得了那么多良马,我这边吃饭都觉得没味道。”

其职责是检查户口,监督耕作,征收租调,征发徭役和兵役。就连依附于本地豪强的佃户,也要编入其中,可以极大加强边镇地区基层的组织力。

看到朝廷如此强势,又感觉韶关到番禺之间的路修好了,对他们自身似乎也确实有好处,于是这些本地豪酋们,便咬着牙将自家佃户派出参与修路,并暗中维护秩序。

总的来说,也就是弄了点浮财,可以潇洒几年而已。

北方的消息传到建康,正好是梅雨季节,建康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,下得不大,时间却是一天接一天的没完没了。

食之无肉,弃之有味!

前世历史上唐朝治理广州治理了数百年,也没有将这里建设成人间乐土。刘益守不认为自己有那个本事,可以在几年时间里打造出一个人间极乐的岭南。

这些人里面,有的不得不迁徙到别处,有的则不得不接受新邻居,给别人腾地方。

吴王府的书房里,陈元康将一封奏折交给刘益守说道:“三长制的意义不大,在三长制实行过程中,三长其实还是从大族豪强中产生。

然而后面的事情,恰恰证明了刘益守目光如炬,富有远见。王伟担心的问题,根本就没有发生!

“三长制,是便于我们把新占地盘的人拉过来,避免他们不得不跟本地豪强抱团取暖。如今看来,此法暂时还用不到。”

刘益守又叹了口气,将陈元康那份奏折又还了回去,看都不看。这封奏折是关于边镇屯田的,要说有用那肯定是有用,但是……高欢现在是得到了外力的加持而急剧强大了起来。

而库莫奚与契丹人联军的主力,正在大兴安岭山脉以西,与柔然人决战!得知老巢被掏空,这些草原汉子们连忙向南面回师,又被高欢亲率大军拦截,杀得大败,部曲四散溃逃,十不存一!

几乎每一家都有损失,却又不至于说损失到无法忍受。在这些大小不一的动静里面,不少人都看出来些许端倪来:

刘益守很明白这些本地人是什么货色,对付这些畏威而不怀德的本地豪酋,朝廷强硬,他们就软弱,朝廷软弱,他们就会得寸进尺。

既然南方这么好,既然我们都已经身居高位了,什么都拿到了,为什么还要劳心劳力的去北方跟那些如狼似虎的胡人们拼命呢?

有这种思维的人,甚至是高官大官,其实并不是个别,甚至可以说是主流!

只不过刘益守位高权重,平日里也比较爱惜羽毛,所以那些人不方便说什么罢了。他们不表态反对北伐,可不意味着他们会支持北伐啊!

与此同时,广州及周边本地土豪的地盘,也发生了一些改变。他们必须按照刘益守规划好的地盘进行耕作,自然是免不了迁徙。

一如刘益守近期的心情。

很多常规的套路,便不再有效了。

耕牛用于田地,战马用于骑兵,掳掠来的奴隶是壮劳力,做什么脏活累活都可以。不难想象,高欢得到的这些东西,对于国力的增长那是肉眼可见的!

他唯一知道的是,高欢此番出塞